如今,美国的做法似乎印证了「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
当地时间 2020 年 1 月 24 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称,由于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反对,美国商务部已撤回进一步限制美企向华为销售设备的提案,部分政府官员称限制供货可能会阻碍美国零部件在海外的使用,削弱美国公司及整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
美国政府打压华为
此前,美国政府曾采取过一系列措施,应对其所谓的「紧迫的安全威胁」——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因此中国兼具商业优势和军事优势。而这些措施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出售电信设备的华为,这是因为美国方面担心华为是在为中国政府提供控制和监视的渠道。对此,华为曾否认协助中国政府从事间谍活动。
2019 年 5 月 16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将华为等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并采取行动,切断了对华为某些商品、软件和技术的供货,众多供应商被禁止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往来。此后,美国企业要想继续向华为供货,必须申请并获得特别许可。
不过,美国商务部下发的特别许可的时限曾被三次延长。据悉,最近一次延期长达 90 天。
自 2019 年下半年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虽然中美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但华为及其美国供应商的命运仍悬而未决。2019 年 11 月 22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因「安全风险」问题将中兴和华为排除在了美国运营商 85 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采购的范围之外。
另外雷锋网了解到,限制措施可能会切断一些华为零部件供应商的丰厚利润,其中包括 intel、micron 和 google 等。不过,急于继续向华为供货的公司注意到了一个漏洞——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向华为供应的产品中包含的敏感内容不超过 25%,它们就可向华为销售在美国境外生产的产品。
【 图片来源: 所有者:纽约时报 】
因此,美国商务部将这一门槛从 25% 降低到 10%,据悉,美国还将出台进一步的限制规定,美国公司生产的所有类型产品(比如一些敏感技术,包括华为可以从台湾、韩国和日本轻松购买到的软件、芯片和其他可广泛获得的组件等)的门槛都将降到 10%。
不过具体措施尚未公开,其确切范围尚不清楚。
各领域联合反对
据悉,这项提案早在工业界有机会对其发表评论之前便已生效,但遭到了各领域的联合反对。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叫停进一步限制美国企业向电信巨头华为供货的提案,国防部等机构的官员均表示,这项旨在保护国家安全的提案可能只会适得其反。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已撤回该提案。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美国方面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雷锋网了解到,根据现有规定,华为还能继续从美国供应商那里购买搭建电信网络、制造智能手机所需的零部件。这让华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第二大手机制造商、第三大芯片买家——得以继续发展并增加营收。华为表示,2019 年其销售额超 12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虽然营收低于其目标,但差距也不大。
在这一成绩的背后,华为和美国相关的业务却越来越少。
美国国防部认为,断供华为肯定会降低各个美国供应商的利润,从而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利于长远发展。
一些贸易专家也表示,美国政府本就该预料到与华为的业务会继续下去,因为美国对出口的控制只针对敏感材料与技术。
同时,多个政府官员称,提议已引起直接关联公司和部分国防工业的恐慌。
而在另一边,美国科技公司抱怨这些新规会事与愿违,削弱美国的技术优势,而并非保护,尤其是对半导体等行业有严重影响。
据《纽约时报》称,在当地时间 12 月 5 日致商务部长 wilbur ross 的信中,半导体工业协会和美国国家制造商协会等行业团体写道,新的变化可能会降低美国整个行业的创新和竞争力,导致海外客户停止购买美国技术。
另外,美国财政部也将召开相关会议。另外一位官员表示,关于这一提案以及其他中国技术问题,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级顾问会议上讨论,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任正非胸有成竹,概念股值得期待
实际上,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此前也曾对这一提案表态。当地时间 2020 年 1 月 21 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任正非表示预计美国将继续加大对华为的打击力度,但他“相信华为能挺过更多的打击”。
据《科创板日报》称,截止 2019 年 7 月底,华为的美国供应商占比已下降到 24.02%,而中国供应商占比攀升至 45.10%。在众多华为国内供应商中,a 股上市公司占大多数,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和通信行业。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自去年 5 月华为进入美国“黑名单”以来,wind 华为概念指数呈持续上涨趋势,截至农历猪年收官日上涨约 40%。
【 图片来源: 所有者:科创板日报 】
因此,华为在除夕收到的这份新春大礼包是否会影响华为中美供应商的比例,以及其概念股接下来的走向,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