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马斯克创造了历史!
美国东部时间 2020 年 5 月 30 日下午,在全球网友云注视下,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载人航天飞船——spacex dm-2 龙飞船(crew dragon),在美国弗洛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场,正式发射成功!
对此,马斯克在 27 日拟发射时表示:
this is a dream come true, i think for me, and everyone at spacex.
可以说,这是人类在航天领域的一次壮举,它揭开了人类商业航天的序幕。
当然,对于马斯克来说,这意味着他那听起来无比疯狂的移民火星计划,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发射场面:
火箭发射
火箭一级分离
火箭成功回收
宇航员
火箭二级分离
这一次,马斯克和 spacex 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并且由此载入史册。
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
无疑,spacex 首次载人试飞是一次史无前例且意义重大的冒险之旅。
这是美国在 2011 年之后首次在美国本土执行的载人航天任务,同时也是首次由私人航天器将人类送往国际空间站。
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 27 号去到了发射现场,此时恰逢美国竞选,spacex 龙飞船任务的圆满执行无疑是特朗普的最佳竞选广告(当然,后来因为天气原因,这次任务 27 号没有成功进行,改在 30 号,特朗普白来到了现场)。
可以说,这次的发射任务,有点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意味,而 spacex 与 nasa 自然是做了周全的准备。
事实上,龙飞船最初的发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27 日 16:44 ,不过,由于当时气候状况不佳,气象专员担心发射可能会“引发闪电”,所以将龙飞船发射时间延至今日。
首次执行载人航空任务的是 spacex 研发的载人龙飞船,其运载火箭为“全新猎鹰 9 号 b5 火箭”。
“猎鹰 9 号”火箭的强大已无需赘述,2011-2020 年间,spacex 承接的多次发射任务都是由它完成的。
对于”龙飞船“的太空舱,不同于其他航天器的繁琐手动操作,龙飞船舱内极具科技感,飞行信息会显示在屏幕上,相关引擎的控制也是通过触摸屏进行。
用外媒的话说,就像是用大型 ipad 驾驶飞船。
并且,它还是一艘自动驾驶的飞船,能够自行规划出通向国际空间站的路径。不过,为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宇航员们还是要练习手动操作飞行。
值得注意的是,龙飞船拥有先进的紧急逃生系统——安装在飞船侧面由 8 个发动机组成的推进器,这一系统能产生约 1.5 万磅的推力,将太空舱升到离地面 1500 米的高度,因此紧急情况下能够对宇航员起到保护作用。
虽说首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甲方爸爸”是 nasa,但 spacex 俨然将各个环节变成了自己的主场,无论是发射前的特斯拉 model x 接送,还是复联设计师监制的看起来像“赛车服”的宇航服,细节之处,尽显 spacex 的色彩。
不得不说,这很有马斯克 style。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龙飞船成功发射并不代表此次任务的完结。在整个任务流程中,发射仅是任务开始的第一步。
在整个任务执行的流程中,猎鹰 9 号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升空大约 2.5 分钟后,猎鹰 9 的第一级助推器将与上级分离回到地面。
在第一阶段分离后,火箭的第二阶段将为其引擎点火,六分钟后,乘员龙号飞船将脱离火箭的第二阶段。
航天器在一系列的分离之后,将逐步接近国际空间站并自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到达空间站后,宇航员开始执行太空任务,随后返回。
只有宇航员安全回到地球,载人飞船任务才能被视为圆满完成。不过,目前尚未能确定执行任务的时长,据官方估计,短则一个月,长达四个月。
两位勇敢的冒险者
在此次载人航天任务中,主角不仅是硬核的龙飞船,还有两位勇敢的冒险者——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
其中,bob behnken 将担任联合行动指挥官,doug hurley 是龙飞船的指挥官。
雷锋网注:左为 bob behnken,右为 doug hurley
作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自然来头不小。两位宇航员的光鲜履历,非常人能及。
现年 49 岁的 bob behnken 已执行过两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截至目前, bob behnken 已经进行了 6 次太空行走,在太空中待的时间已超过 29 天。
同样,另一位宇航员 doug hurley 也曾执行过两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sts-127 与 sts-135),其太空记录超过 27 天。
雷锋网注:图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doug hurley 还是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前最后飞行任务的执行者,是坐过“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人。
更为令人感到震惊的是,doug hurley 现已 53 岁了。
另外,新冠疫情的肆虐,也对宇航员执行飞行任务造成了阻碍。为此,在执行任务之前,两位宇航员需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工作以及隔离措施,确保不会将病毒带进太空。
并且,此次飞行任务的风险性并不低——根据官方数据,本次发射发生致命事故的几率约为 1/276,发生非致命事故但导致发射失败的几率为 1/60。
不过,他们对此十分乐观。bob behnken 表示:
我认为我们对此真的很满意......随着载人龙飞船投入运行,它的进化变得越来越安全,这是我们真的很感激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有机会登上猎鹰 9 号火箭之前,所有其他为人类太空飞行计划做出贡献的任务都是一项测试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bob behnken 还补充称,他与 doug hurley 已合作了近 5 年,对任务出现的差错有很强的洞察力。他强调,仅仅是在理解正在发生的不同情况方面,就已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宇航员。
尽管这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任务,但两位宇航员们都表示家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吃个瓜,两位的配偶也都是宇航员)。doug hurley 还曾在社交平台生晒出了其儿子绘制的龙飞船,尽显温馨。
对技术与伙伴的信任,来自家人的支持,或许就是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的底气。
spacex 的逆袭,马斯克的狂
作为首次将人类送往国际空间站的私人航天器的制造商,spacex 的一路进击,可以用“逆袭”形容。
2002 年,马斯克自掏腰包成立了 spacex,这是一家太空运输公司,尽管其他人认为没有航天经验的私人企业家不应该创办火箭公司,但马斯克并不认同。
对于 spacex,马斯克是认真的!
spacex 主要有三个项目:starlink、starship、还有龙飞船;可以说,每个项目背后,都充斥着马斯克想要征服太空领域的野心。
以龙飞船为例,在 spacex 之前,载人飞船一直是 nasa 这样的正统国有机构所涉猎研究的。即便后来 nasa 采用了资本化经营,合作对象也是波音老牌公司。而 spacex 这头初生牛犊,凭实力闯进了这一领域,一路逆袭为佼佼者。
spacex 成立初期曾因多次发射失败而陷入财政困难,不过在 2008 年第四次成功发射之后,收到了 nasa 一份价值 16 亿美元的合同。
据称当时马斯克为此感激不尽,将其登录密码都改为“ilovenasa”。
此后,spacex 在 2014 年还再次与 nasa 达成合作,与波音一同被选定为commercial crew 项目载具制造商;也正是因为这一项目,nasa 从原本的垄断监督者,变身为投资者。
简单来说,就是 nasa 给钱,spacex 办事。
只不过,对于 spacex 与波音,nasa 有些区别对待;一言概之,就是波音是亲生的,spacex 是收养的。
nasa 在commercial crew 项目投入的 84 亿美元中,波音拿到了近 49 亿美元,而 spacex 仅有 31 亿美元。
但马斯克的狂就在于,他不是停留在“嘴皮子”上,而是用实力说话。
项目开展近六年,波音交出的成绩单寥寥,而 spacex 在 2019 年 3 月就成功完成了首次无人试飞任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成功回收,载人龙飞船成功自主对接且完成了返回。
另外,在火箭回收上,spacex 也创下新举。造火箭不同于造飞机或是其他运载工具,每一次的太空探索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砸出来的。
当初 nasa 选择把造飞船“外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己造,太贵。通过项目形式,一方面私有公司可以承担部分费用,还能引起竞争机制,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而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正好为投钱的 nasa 省钱省心。通过采用航天超强度铝锂合金材料制造,增加挡热板等措施,spacex 的火箭已得到多次回收,节省了许多费用。
不过,spacex 并不是一直开挂,而是在一次次惨痛的失败经历中涅槃重生。
其中最近一次重大失败发生 5 月 29 日,spacex 的星际飞船 starship 原型机 sn4 在测试时发生了爆炸,甚至摧毁了原型机。
另外,在 2019 年 4 月,龙飞船在静态试点火的过程也曾发生了爆炸,其太空舱几乎被炸毁。
尽管测试失败,但马斯克显得十分豁然。在龙飞船测试爆炸事件后,马斯克表示:
如果有一个测试项目,但测试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会说它不够严格。如果真没有在测试台上发生爆炸,我就会认为你测试得还不够。你必须挑战极限。
定下一个疯狂的目标,进行疯狂的尝试,经历一连串的失败,然后迎来几乎不可能的成功。
这或许就是 spacex 逆袭的秘籍。
目前,spacex 已从数十名员工成长为拥有 7000 名员工的巨擘,马斯克也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太空理想,且一直在前进。
而就在最近,俄罗斯宇航局执行主任 alexander bloshenko 对马斯克的计划提出质疑,他表示,即使是在最新技术的基础上,马斯克仍将需要 1 万枚最大载荷量的核弹才能实现火星表面地球化的计划。
对此,马斯克仅是淡淡地回应——“no problem.”
no problem。这就是马斯克,无论是 tesla 还是 spacex,乃至 neuralink,他从未放弃,也从未停止,用自己的求索之心实现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就像人类面对遥不可及的浩瀚宇宙,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而马斯克,就堪称是人类这种探索精神的代表性角色。
当然,探索精神绝不仅仅是马斯克的全部,在不断探索的路上,马斯克真正让人感到敬佩的,是他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的担当精神——他表示:
i’m chief engineer of the thing. if it goes right, it’s credit to the spacex/nasa team. goes wrong, it’s my fault.
(我是整个事情的首席工程师。如果事情进展顺利,那应该归功于 spacex 和 nasa;如果搞砸了,那是我一个人的错。)
面对这样一个大写的人,恐怕连上天也是要敬畏三分的。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